樓蘭烽燧遺址:也稱烽火臺、烽臺、煙墩、煙火臺。如有敵情,白天燃煙叫燧,夜晚放火叫烽,是古代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。
克魯瓦克烽火臺
自庫魯克塔克以南,沿孔雀河向西,至今保存著仍清晰可見的一列烽燧,這些烽燧在絲綢之路上的走向是清楚的,形成了系統的軍事預警設施。
脫西克烽火臺
木雕文物
木雕藝術:樓蘭的家具雕刻藝術在當時已相當發達,當時樓蘭官員以及民居的家具非常精美,樓蘭家具和音樂在當時深受中原人士的喜愛,樓蘭的雕刻藝術對中國的家具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
樓蘭居家還原圖
樓蘭考古隊發現帶有犍陀羅藝術風格的彩色四瓣花木雕,花瓣為尖圓形,襯有分叉的花萼。
木制文物
絲綢之路開通以后,東西方往來與日俱增,世界幾大文明在此激蕩、碰撞、交匯、融合。樓蘭遺址發現木雕藝術獨特罕見,圖案多以人像、動物、花瓣為主,繪畫風格與早期印度繪畫中見到的風格非常類似。
樓蘭墻雕圖
生活在這的居民自古以來就有精湛的木雕藝術傳統,而佛教傳入的希臘化藝術和犍陀羅藝術,則賦予古老樓蘭的木雕藝術以新的活力。
木簡、銅錢
木簡:樓蘭出土的漢文木簡和紙文書共計576件,其中木簡412件、紙文書164件,有絕對年號記載的木簡40件、紙文書8件。
紙質文書
五銖錢
五銖銅錢:正面有內廓無外廓,背面內外廓完整,上鑄“五銖”二字,正方形穿。
陶器文物
陶器: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已經發現和使用火,經過長期的觀察,發現經過燒制的泥土不僅堅硬,而且遇水不易變形,因而受到啟發,將泥土做成器皿,放在火上較長時間燒制,就形成了陶器。陶器歷史悠久,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,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。
永昌殘錦
織錦:在樓蘭地區所發現來自內地的絲綢織物將東西方藝術圖像融為一體,品種繁多、工藝精美,紋飾圖案十分豐富,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境地,不但是樓蘭藝術的經典作品,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珍貴遺產。
大宜子孫殘錦
圖案風格可分為傳統的吉祥瑞獸云氣紋樣、幾何紋樣、瑞花草紋樣,并出現了西域風格的有翼神獸和獅子紋樣,基本與同期中原藝術相一致,反映著漢文化的基本特征。
錦織、絨布殘片(漢晉)
樓蘭城內飯店、驛站、車馬店和交易場所毗鄰接第,熱鬧非凡。不同種族、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和諧交融,使樓蘭成為西域三十六城邦中燦爛的明珠,吸引著無數商賈客戶,文人騷客云集于此。
樓蘭街道復原雕塑
樓蘭復原模型圖
這里可能就是當年樓蘭城官衙所在地。遺址區東部的一座高約l0.5米的佛塔,塔身是由土坯加木料壘砌而成的;塔基為方形,每邊長約19.5米。塔身的南面連接著一大片大型建筑遺址,堆集著許多木料,這些木料都經過精細加工。
樓蘭遺跡
公元4世紀之后,樓蘭神秘的消失了。關于樓蘭的消失有很多種說法,至于為什么神秘消失到現在都是個未解之謎。
樓蘭遺跡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